慧誠智醫總經理余金樹分析,台灣智慧醫療有許多具有商業價值的題目,而從中再找尋產業需求數量夠大、需求期間夠長的剛性需求,都能夠更加協助產業生態成員永續發展。蔡騰輝攝
台灣智慧醫療產業當中,高階醫療器材與國外市場的拓展,一直是產業人士認為的新藍海,而透過產業聯盟方式,找尋國外商機,也將會是在台灣健康醫療保險體系之下,協助企業再次拓展的一大策略。
疫情後的智慧醫療服務有新標準
智慧醫院的發展包含了硬體和軟體,其中協助醫療院所急症、重症、困難的症狀分析、診斷、治療、關懷得更加有效率與提供人性溫暖。對於台灣智慧醫療產業的發展,智慧醫療科技系統整合與服務廠商慧誠智醫總經理余金樹表示,COVID-19(新冠肺炎)後疫情時代,各行各業都會有很大的轉變,尤其是醫療生態。
舉例來說,各大醫院因為要收治肺炎確診病患,因此一般醫療要降載,不僅對於醫院的營收衝擊很大,對於原本有醫療服務與領藥需求的民眾也有衝擊。此外,因為大家都都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使得原先的小感冒等耳鼻喉科、小兒科的服務受到嚴重影響。
此外,由於公共衛生的各種管控與設施導入,也都因為疫情的緣故成為新常態,余金樹分析,像是運動中心、疫苗施打站、市議會等醫院以外的場域,也都紛紛設立起防疫門等關卡,也都讓相關產業逐漸找到商機。
慧誠三大核心服務 從COVID-19再出發
目前慧誠智醫仍聚焦核心於醫療物聯網相關設備的應用,並著重三大主軸,如核心醫院手術室與加護病房(ICU)、公共衛生、東南亞市場。在加護病房與手術室方面,透過連線設備的串連、設備的定位與流程管理服務,並且與在地代理商合作,余金樹與團隊希望可以建立東南亞智慧醫療新業態。
針對發展得如火如荼的遠距醫療,余金樹分析,其實不一定要多麽高階的科技,獲續從病人的遠端生理數值偵測(Remote Patient Monitoring;RPM)著手,即能夠有更多「隔一道牆」的系統優勢,減少人為錯誤、降低人員染疫風險、提升病患的滿意度與被服務的即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