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具多面向智慧化進展中,場域與使用客製化十分關鍵。蔡騰輝攝
科技融入照護與醫療的發展快速,不僅學術單位和資通訊企業的研發團隊都磨刀霍霍,就連許多醫療養生機構也都自己跨足資通訊科技領域,希望能夠提供使用者更適切的輔助。針對智慧輔具的應用與未滿足的需求,國立陽明大學ICF暨輔助科技研究中心主任李淑貞表示,目前在長期照護上有12大項問題有待解決,未來或許可以透過智慧科技來幫忙。
涵蓋全面向的12大項問題與機會
李淑貞表示,12大項問題包括:防止跌倒、生活自主、上下樓梯、輔具選配、照護移位、居家設計、出院後照護、褥瘡防制、視聽輔具、護具鞋墊義肢、智慧照護科技、到兒童輔具。以上都是目前與未來輔具產業,在技術上希望不斷提升,並且加以智慧化的市場需求重點。
李淑貞指出,因為年紀漸增、肌肉力量減少,所以銀髮族的活動意願降低,如何透過科技導入提升長者運動的回饋與樂趣,以及「防止跌倒」將是重點。此外,即便住進養生村,銀髮族還是要正常生活,所以科技如何讓長者正常如廁、洗澡、在廚房料理等「生活自主」也是可以發展的面向。
許多人居住的房子仍然需要爬樓梯,而「上下樓梯」與如何在舊建築中新增新式爬梯機,空間設置與環境設計很重要。此外,李淑貞也提醒,「輔具選配」的概念也不可以忘,包括買了輪椅才發現坐下後,會一直往下滑也是設計者在使用者體驗以及人體工學上能再透過數據分析鑽研之所在。
客製化移位輔具與空間設計
在照護面向上,「照護移位」也會是智慧輔具開發團隊可以聚焦的地方。現在已經有企業推出移位板、滑墊、外骨骼機器人來協助翻身移位,但李淑貞提醒,團隊也該多花些時間在雙向溝通上,才能在適當的價格區間滿足使用者實際應用狀況。而「居家設計」上就可以從住屋改造著手,從被照顧者實際生活上會遇到的問題與使用行為來調整。比方說由專家全面評估長者的身高、體重,收集最可能跌倒的地方等不同面向數據後,最終分析出要在因為地面濕滑而最容易跌倒的浴室周邊適當高度加裝扶手。
照護面向除了醫療院所裡面以外,開發者在設計「出院後照護」服務時,也是要了解護理之家的工作需求,包括製氧機、抽痰機等軟硬體的使用習慣與維修保養週期。另外,許多廠商已經針對長照機構中的「褥瘡防制」議題,推出跨界整合內外的新式紡織材料以及會律動的氣墊床,希望能在人力照護與物理材質等多元手法並用下,提升被照護者的生活品質。
視聽輔具與兒童輔具
而在「視聽輔具」的市場需求上,李淑貞認為國外助聽與國內輔聽仍有很大市場,無論是透過新型態的助聽器或是協助輕度聽力受損的輔助聽力儀器,全球在視聽輔具上還是有很多智慧化及跨域合作的機會。除了聽力輔具,大家最常見的一些協助支撐、透過外骨骼機器人來提升動能較為大型的「護具鞋墊義肢」等輔具,在製造與應用端的數據收集連結,也將是科技能幫上忙的地方。
「智慧照護」可以節省照護服務員與護理師更多工作時間,讓他們多與被照護者溝通、了解需求、提供溫暖照護。李淑貞特別提到「兒童輔具」與成人輔具的設計與應用都不同,因為兒童輔具在肢體動作發展輔助之餘,同時還要兼顧學習與玩樂的效果,並且提供各式各樣家庭的生活型態與校園情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