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科技部宣布推動人工智慧(AI)科研戰略迄今屆滿3年,政府相關AI基礎建設、AI學術論文和AI創新應用陸續展現出成果。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受邀致詞時指出,台灣要在AI打世界盃,一定要挑選智慧醫療,用AI解決台灣的醫療問題,做得好就可以成為隱形冠軍。
根據科技部2017年提出的AI科研戰略,政府要積極建置AI研發的基礎環境,以「小國大戰略」思維,布局AI發展,提升國家競爭力。核心價值是以人為本,建立AI創新生態圈,並且應用AI,打造台灣新世代智慧生活,進一步推動台灣躋身國際AI產業價值鏈。目標是以台灣領先全球的ICT產業優勢為基礎,透過五大策略,打造由人才、技術、場域,以及產業構築而成的AI創新生態圈。
科技部長陳良基指出,現在台灣的新創有3成是AI的應用,有超過2,000家新創公司做和AI有關的科技創新,堪稱台灣生力軍。政府3年前決定要做AI核心基礎建設,其中AI主機已建置完成,AI語音資料庫部分已有2,000小時的中文、200小時的台語。另外台灣有超過40家工廠使用AI。在醫療方面,有AI讓腦瘤的診斷20秒就知道結果。其唯一沒有預測成功的是自駕車成熟的時間比預計要晚。因為安全性的問題,AI自駕車仍有許多關鍵技術都要重回學術研究,直到找到可靠的核心解決方法,才有可能廣泛應用。
看到國際大廠和中國政府和業界砸錢做AI,一度使台灣感到擔憂,深怕資源不如人,很難做出了不起的成果。杜奕瑾表示,台灣根本不需要焦慮,只要發揮自己的優勢,不用管微軟(Microsoft)、Google做什麼,在軟體產業去複製別人是不會成功的。當前應該聚焦用AI解決台灣的醫療問題、社會問題,做得好就可以成為隱形冠軍。
杜奕瑾指出,其離開微軟AI團隊回台灣創辦AI Lab後,微軟曾找他談,微軟才知道台灣原來也有優秀的軟體人才,因此決定來台灣設AI研發中心。杜奕瑾指出,中國的產業是野蠻生長,台灣沒有那樣的條件,所以採取的是依據客觀限制,進行有機生長,這也是最扎實的過程,可以提供全球客戶最可信賴的AI產品與服務。
軟體沒有成功或失敗,只有不斷嘗試,並在過程中累積寶貴經驗。對AI軟體產業而言,政府只需要造橋鋪路,做好AI基礎建設即足夠。現在Facebook遇到的用戶隱私權問題,台灣的AI就可以協助解決,這絕對是台灣的優勢。
關於智慧醫療的成果,科技部表示,台北榮民總醫院開辦腦神經外科、脊椎骨折、心房顫動電燒等AI輔助門診,結合醫師經驗和醫療影像AI技術來加速診斷;醫師判讀腦瘤MRI影像的時間由5~10分鐘縮減為20秒鐘,也進一步減少後續病患需5-7天等待正式影像檢查報告的時間。
科技部為了促使台灣成為亞洲AI人才培育樞紐,該部已預定2021年舉辦Asia AI Winter School,以跨國聯盟方式與國際頂尖研究機構攜手合作,希望促進AI人才交流與國際連結。